青春指南
本帖最后由 张子龙 于 2018-5-21 06:01 编辑作者:张子龙
趁青春年少,
让心灵起个早,
把属于自己的寻找,
把能拥有的打造,
与爱情相约,把幸福拥抱,
奔奔波波,忙忙活活,
哪怕脚打后脑勺,
这样的日子才有味道。
来来来,来吧,年轻的朋友,
让青春的火焰熊熊燃烧,
给生命的年轮加点作料,
没有悔恨数白头
没有遗憾活到老。
(辽宁省朝阳县六家子中心小学)
此词发表于2003年10月号《词刊》
近日读到林若宁一段话,和他的话比较这首属于有理有情,没有景那种。下面转在一段林若宁的话与大家共勉。
林若宁说,当写外景时,就会来看看《再见二丁目》,看看景该写到什么程度。一般而言,写歌词无非是“外景”、“内情”和“说理”。景是具象的,情是抽象的,理是形而上的。景多了就太“实”,像塞满了家具的房间,拥挤而不得要领;情多了就太“虚”,没有载体过于空洞,如同悲伤深处空无一物;理多了就无趣,像浮在半空中重复没劲的废话。所以情要怎样和景结合,景要写到何种程度,又如何从具象升华为理又不跳脱,着实是词人要考虑的事。《再见二丁目》就给出了很好的范本。
林若宁在《林夕字传》中的批注:我和老爷称《再见二丁目》这种手法叫“出外景”,要写景写得实在并不困难,但要令一棵柏树都有感情就殊不轻松。在我填词之初,老爷总爱批判我浪费篇幅写生,徒有山光水色为旅发局服务抢周梁饭碗,却叫歌者无从投入,自此之后,我每次“出外景”都会借《再见二丁目》对照一下看自己是否合格。
各有各的特点,新鲜只要给人以美感就足已 好歌百听不厌,讨好类的词一眼不看。 高手的不一定都好,民间的不一定都烂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