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险英雄:贾洪亮 ——太行东麓引岗渠建筑工地冶河抢险纪实之二
抢险英雄:贾洪亮
——太行东麓引岗渠建筑工地冶河抢险纪实之二
作者 王义书
千里太行银河飘落,
引岗灌渠曲折蜿蜒。
凯旋转战马不停蹄,
人不解甲虎踞龙盘。
1971年5月1日,
永壁、李村和牛山。
三个公社施工团队,
来到冶河枢纽地段。
冶河工地由西向东,
十二个公社大会战。
(白)有高迁、大河、李村、永壁、上寨、牛山、高庄、故城、石井、山尹村、秦庄、黄壁庄等。
上万民工群情鼎沸,
波澜壮阔旷世壮观!
1971年6月20日,
为了加强工地党建。
王常峪和冶河枢纽,
党小组在战前出现。
陈景元担任小组长,
政委管王常峪分团。
团长林增福副组长,
正瑞永计算是团员。
公社带队的李建华,
文学银祥也是组员。
冶河分团党小组长,
由政委徐静来承担。
副政委董禄云同志,
副组长配角无怨言。
成员有团长李万才,
胡梦书以及段友三。
公社带队的尚存禄,
陈永进等积极参战。
随着槽墩节节升高,
券脸压沿石提升难。
冶河渡槽高26.3米,
比温塘渡槽还高端。
十九米渡槽高几许?
九层楼高白云里钻。
吊运全是大块石头,
塔吊吊身固定很难。
抱杆无法自行解决,
向驻获单位来求援。
三线建设单位21厂,
慷慨解囊前来支援。
两列车八十根红松,
解了他们染眉之难。
渡槽工地吊装托架,
拆除券牛异常危险。
1971年10月27日,
令人难忘的鬼门关。
天气晴朗冷风飕飕,
清风扑面令人心寒。
故城营要吊装托架,
全体指战员心倒悬。
干部民工精心安排,
一切按照预定方案。
谨慎施工格外小心,
险情还是在所难免。
吊起第二扇托架时,
狂风突起盖地铺天。
一扇托架吊在高空,
庞然大物重心易偏。
托架太重很难掌握,
五吨多重如压泰山。
常说天有不测风云,
越怕麻烦越有危险。
两扇托架搅在一起,
平衡绳索难平麻烦。
怎么拉扯也拉不开,
左右轻推难解危险。
影响吊装正常进行,
急坏了全体指战员。
26岁的北古城连长,
贾洪亮一马来当先。
说你们把绳子拉好,
我来到上边去看看。
想办法把它们弄开,
话音未落如箭离弦。
贾洪亮像猴子一样,
搂着抱杆奋力登攀。
全力憋着一口闷气,
爬到了抱杆最顶端。
正当准备理顺绳索,
好让下边摆正托盘。
拉动绳索将要摆正,
狂风袭来如龙乱窜。
两扇托架失去控制,
随风跌落天塌地陷。
排险英雄随风跌落,
两扇托架重若泰山。
重重摔在河滩之上,
没有来及急送医院。
没有来及全力抢救,
英雄永远闭上双眼。
英雄贾洪亮牺牲后,
太行垂首冶河拉弦。
菊花怒放花圈灿烂。
公社的领导们来了,
带来父老乡亲遗憾;
施工团的领导来了,
带来指挥部的赞叹;
县里的领导也来了,
带来获鹿人的祝愿。
为了英雄痛心疾首,
太行痛失半壁河山。
民工连失去好连长,
公社失去了好社员。
引岗失去了大英雄,
父母失去了好儿男。
妻子失去了好丈夫,
孩子失去了大靠山;
家里失去了顶梁柱,
国家失去了一片天!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