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静政委的精神家园 ——太行东麓引岗渠建设纪实之十四
徐静政委的精神家园——太行东麓引岗渠建设纪实之十四
(曲艺或朗诵组歌)
作者 王义书
(根据张书亭 远冰 谢树坤长篇报告文学《水从柏坡岭下来》改编)
慈眉善目憨厚善良,
一双明眸一张笑脸。
徐静政委心静如水,
独树一帜独撑江山。
竟然主管全县总团。
统帅几万“引岗战士”,
冶河渡槽接手承建。
好几个重点工程里,
都用他的心血浇灌。
四七年加入共产党,
参与工作积极抗战。
他家是村里堡垒户,
掩护八路和伤病员。
解放石家庄抬担架,
送军粮送到第一线。
血气方刚经历战火,
公社书记重任在肩。
文化大革命受冲击,
三进三出党校“锻炼”。
带着走资派的帽子,
徐静最后来到三线。
三线归来征尘未洗,
传来了组织部来电。
调他到引岗渠任职,
春节以后正式上班。
听说调他去引岗渠,
精神焕发神气倍添。
徐静心里很不平静,
摩拳擦掌心潮万千。
为了摸清工程底数,
马不停蹄来到一线。
一直折腾到二十九,
才跟家里亲人团员。
徐静政委就是这样,
“下了飞机就上轮船”,
他的心情谁能理解?
县委信任高于泰山!
这是共产党人胸怀,
这是共产党人风范!
徐静政委走马上任,
住房紧张破窑险院。
开炮碎石经常光顾,
压塌破床并不鲜见。
有人劝说更换新的,
徐静政委不以为然。
给大家讲柏坡故事,
领袖风范成为典范。
两个务必不能忘记,
使命如山高于蓝天。
修渠引水为民造福,
优良传统不能改变。
徐静政委很有主见,
顶着压力发挥主观。
创造性解决了决策,
物资奇缺百姓搬迁。
重大问题重点解决,
管理措施严格规范。
交一空袋取袋水泥,
避免流失推广全线。
物资匮乏令人头疼,
人才奇缺用人更难。
工地突降“天兵天将”,
二十六个无人敢选。
徐静政委敢说:“我要!”
一石激起千层波澜。
犹如远山一声惊雷,
二十六人瞪亮双眼。
出身不好无法选择,
模糊问题纯属自然;
现实问题无法回避,
车道山前来个转弯。
他们是人也是团火,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水不流动必然发臭;
车不上油不好旋转;
云怕闲着老不下雨;
人怕闲着闲出麻烦。
二十六个废人不废;
二十六个闲人不闲;
二十六个坏人不坏;
二十六个凡人不凡。
垂头丧气打起精神,
不可救药妙手回天;
心灰意冷精神焕发;
热泪盈眶起舞狂欢。
理解胜过千言万语;
行动赛过万语千言;
危险关头敢于冲锋;
关键时刻一马当先。
挖基槽站在水深处,
开山点炮率先垂范;
高空作业抢着爬高;
踊跃参战勇于贡献。
二十六人二十六宝,
引岗工地淬火锻炼。
时隔不久群虎归林,
二十六朵花开灿烂。
有的在引岗当干部;
有的官职恢复了原;
有的当了书记局长;
一个个金坛脱壳不一般!
难怪人们都这么说,
徐静也这么来坦言:
引岗渠上啥人都要,
就是不要那大懒汉;
引岗渠上啥人都出,
唯独不出那贪污犯;
引岗渠上啥人都有,
唯独没人来讲价钱!
徐静政委稳重沉静,
紧要关头性格大变。
原则问题横刀立马,
像彭老总一样威严!
冶河工地急需木材,
李村偷偷运走木板。
徐静闻听大发雷霆,
派人到李村来追还。
视老相识全然不顾;
视老交情全然不管;
视老乡情全然不给;
视老伙计全然不看。
什么原则什么立场,
什么方针什么路线。
帽子工厂漫天横飞,
道啥尴尬道啥脸面。
当时通行罪名搬家,
当时时兴上纲上线。
直到李村赔礼道歉
完璧归赵方才安然。
在寒冬腊月的夜晚,
绵佑渠突然决口了,
大水咆哮气势吞天。
直扑冶河渡槽工地,
千钧一发命悬一线。
为保渡槽工地安全,
徐静不静率先垂范。
火速赶到二话没说,
跳入水中立地撑天。
先用身体挡成人墙,
再用沙袋及时充填。
徐静虽然不太年轻,
带领大家确保安全。
徐静政委任职期间,
不少青年转工转干。
唯独没有自己儿女,
子孙后代从不沾边。
为此儿子曾有微辞,
为此儿媳曾有怨言。
自家事再大也化小,
别人事再小他也管。
徐静政委喜欢安静,
共产党员好施乐善。
离休以后马不停蹄,
精心修佛佛法无边。
静下心来参禅悟道,
融会贯通师道尊严。
受托教会重建灵岩。
留恋向往宗教净土,
精神家园境界超然。
生命不息服务不止,
党恩浩荡动地憾天!
。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