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开顶风船的铁汉子团长 ——太行东麓引岗渠建设纪实之二十二
敢开顶风船的铁汉子团长——太行东麓引岗渠建设纪实之二十二
(曲艺或朗诵组歌)
作者 王义书
(根据张书亭 远冰 谢树坤长篇报告文学《水从柏坡岭下来》改编)
获鹿县干警史永计,
家住市郊赵陵铺村。
初中毕业参加工作,
太平河水风光诱人。
不知何时水井枯竭,
河水断流山穷水尽。
五八年加入共产党,
党的教导铭刻在心;
为人民服务是宗旨,
共产党员为了人民。
一九七零年修引岗,
盼水盼来希望之春。
积极要求“参军参战,”
来到工地精神振奋。
党和政府慧眼识珠,
共产党员担当重任。
来到了王常峪工地,
把分团副团长担任。
他在班子年纪最轻,
三十六岁正值青春。
那里最危险那有他;
那里最困难有他人;
那里最脏乱那有他;
那里最麻烦有他身。
条件再大并不可怕,
危险再大并不吓人。
五号竖井井深石碎,
沥水如注头胀脑混。
沥水打脸睁不开眼,
雾里看花看不清人。
脚下沥水转眼成溪,
如同带着脚镣前进。
永计善长顶风开船,
竟跟五号有了缘分。
毅然选择五号蹲点,
坦然常在塌方中心。
跟民工们吃住一起,
共同研究塌方改进。
集中兵力步步为营,
顶风闯关快砌短进。
五号竖井硬在全线,
掘进半月记录刷新。
永计患有肾结石症,
医生警告从不遵循。
一到工地鱼入大海,
民工劝他注意分寸。
他说缑书记常下井,
我年纪轻轻能忍心?
话没说完扎了下去,
不管不顾地去打拼。
一九七一年发大水,
隧洞面临洪水逼近。
隧洞进水眼看泡汤,
整个工程大祸将临。
紧急关头强忍病痛,
排水抢险炸沟救人。
整整折腾一天一夜,
隧道工程完好无损。
年轻的史永计倒了,
民工兄弟们泪纷纷。
史永计在石头上爬,
史永计在泥水里滚。
被誉为铁汉子团长,
是个开顶风船的人。
南铜冶连一号竖井,
塌方重点塌方中心。
最危险地方他插手,
最棘手险区他上心。
因塌方影响了士气,
因塌方影响了掘进。
支撑立柱支了被砸,
几次反复几次沉沦。
时间不长口子很长,
塌成了“老虎口”天问。
为了尽快闯过险区,
拿下虎口将天试问。
史永计主动来请缨,
承担了这一份重任。
参照五号竖井经验,
组成突击队来挺进。
七天七夜不离阵地,
他和大会携手前进。
留下自己完成任务,
十二勇士刚撤待进。
突然之间惊雷炸响,
老虎发威恶魔发淫。
掀起气浪铺天盖地,
不及躲闪不及躲身。
将他从券顶推下来,
一块巨石将他侵吞。
拦腰被压乱石下面,
虎口狼牙只留半身。
大会刚撤扑了上去,
紧紧抱住史永计身。
他脸色苍白口吐血,
一片一片一寸一寸。
他吃力地抬起右手,
话没出口语没出唇。
就永远地闭上了眼,
口吐鲜血献出青春。
染红巨石染红了土;
染红旗帜染红了人;
染红了太行引岗渠;
染红获鹿引岗精神。
史永计同志牺牲后,
引岗烈士省市追认。
获鹿县委号召全县,
学引岗人追英雄人。
踏着英雄足迹向前,
一心为公舍己为人。
化悲痛为力量源泉,
发扬共产主义精神。
英雄魂魄并没死去,
生命之花万古长存!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