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的老连长 不屈的英雄汉 ——太行东麓引岗渠建设纪实之二十八
年轻的老连长 不屈的英雄汉——太行东麓引岗渠建设纪实之二十八
(曲艺或朗诵组歌)
作者 王义书
(根据张书亭 远冰 谢树坤长篇报告文学《水从柏坡岭下来》改编)
在冶河渡槽工地上,
一位英雄神采飞扬。
一开工就来到这里,
二十六岁血气方刚。
他就是年轻老引岗,
民兵老连长贾洪亮。
他既是带兵打仗人,
东征西杀一员虎将。
寒冬腊月里堵决口,
跟徐静政委来闯荡;
采石场上开山起石,
冒险点炮安危全忘;
深水铲泥捞河卵石,
那管身体落下冻伤;
河床下面浇筑槽墩,
一马当先敢作敢当。
有幸参加引岗修建,
咽喉工程无比荣光,
一直沉浸亢奋之中,
渡槽拱券亲自担当。
制造托架非常细致,
选择材料加工非常。
每道工序精益求精,
否则就会引起塌方。
吊装托架非常艰难,
非常危险非常紧张。
因为渡槽跨度太大,
托架太重难以执掌。
几十个人用绞磨机,
和抱杆把托架拉上。
拉到二三十米高空,
把心提到嗓子眼上。
四周的四条绳老动,
吊装托架抱杆老晃。
每条有十几个人牵,
移动起来很难想象。
当时也没有起重机,
明知山有虎偏要闯。
吊装完第一个托架,
上下顶牢固定妥当。
然后移动一次抱杆,
再把第二扇来安装。
就这样依次来类推,
像撬动大石头一样。
把五扇托架串联好,
然后固定木板订上。
吊装支撑固定好后,
拱券浆砌开始灌浆。
每当在这节骨眼上,
为了安全为了质量,
施工团的党员干部,
总在最危险的前方。
年轻有为的李万才,
高绍书贡承顺在上。
居高高的券顶指挥,
在猎猎寒风中担当。
年长的徐静董禄云,
地面观察把关定向。
营连长始终在券顶,
和民工们有难同当。
拱券浆砌紧张有序,
忙而不乱紧而不慌。
整个工地静悄悄的,
谁也不敢说话声张。
像是跟高空和风险,
暗暗较劲无声较量。
经过十几小时突击,
经过十几小时繁忙。
拱券合龙紧券填片,
再三复查最后灌浆。
槽墩垒砌没脚手架,
当时也没有安全网。
挂线只能采取压线,
民工站在拱券顶上。
只靠铁撬移动巨石,
只靠探身观看方向。
危险程度可想而知,
是平是直没法测量。
七一年十月二十七,
寒风刺骨天气晴朗。
清冷深秋秋风萧瑟,
难忘日子令人难忘。
故城营又安装托架,
精心安排精益求精,
大胆谨慎运行正常。
吊起第二扇托架时,
狂风突起托架摇晃。
重心不稳两扇交叉,
两扇托架互不相让。
平衡绳索难保平衡,
托架相咬影响安装。
在这大祸降临时刻,
冲出了连长贾洪亮。
只见他大手一挥说:
把绳子拉好我要上!
我想法把他们弄开,
说着就像猴子一样。
搂着抱杆爬到顶端,
挺起了结实的脊梁。
挥动着粗壮的双腿,
扭动着有力的臂膀。
为把两个托架分开,
用尽了平生的力量。
他准备要理顺绳索,
让下边拉紧绳摆放。
一阵狂风突然袭来,
两扇托架失控跌降。
贾洪亮也不幸跌落,
重重地摔在河滩上。
顿时七窍已经出血,
永远闭上心灵天窗。
贾洪亮连长牺牲后,
公社施工团县领导,
都来为大英雄送葬。
公社失去了好社员;
民工失去了好连长;
家里失去了顶梁柱;
引岗失去了好榜样。
太行垂首前来默哀,
引岗摆尾无声歌唱。
引岗英雄临危不惧:
引岗精神化作力量。
引岗英雄前赴后继;
引岗英雄血染太行;
引岗英雄义薄云天;
引岗英雄不朽辉煌;
引岗英雄化作国魂,
引岗英雄千古流芳。
。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