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岗渠惊天动地过冶河 ——太行东麓引岗渠建设纪实之三十五
引岗渠惊天动地过冶河——太行东麓引岗渠建设纪实之三十五
(曲艺或朗诵组歌)
作者 王义书
(根据张书亭 远冰 谢树坤长篇报告文学《水从柏坡岭下来》改编)
冶河古称绵蔓水,
滹沱最大一支流。
冶河如同参天树,
九曲回肠锁春秋。
自古冶河两大股,
相会井陉北横口。
来在微水会金良,
北防口纳小作流。
又容威州九泉水,
水流渐丰不再瘦。
由小变大脾气大,
由窄变宽雄狮吼。
奔腾咆哮沙滩上,
挣脱高山闯九州。
走出峡谷解羁绊,
横冲直闯不胜收。
特大洪峰狂野马,
引岗横跨惊宇宙。
横跨冶河登天难,
身居光禄眺虎头。
隔河相望寒光闪,
望而生畏乱石流。
引岗渠在刘家会,
七亩之间交叉走。
引岗如何过冶河?
方案研究七八九。
牵动三县人民心,
故城公社先着手。
采石备料开序幕,
九个公社跟其后。
万名民工赴冶河,
浩浩荡荡到枢纽。
拉惯了小车的肩,
扛起太行巨龙头;
握惯了锄把的手,
牵起引岗卧龙首。
迎难而上干中学,
科学选择大步走。
凭着志气志凌云;
凭着勇气解忧愁;
凭着豪气豪气满;
凭着锐气摘金秋。
重中之重开先河,
河北水利传千秋。
选择高低两条线,
组成冶河大枢纽。
高线石拱大渡槽,
群英渡槽美名留。
低线双排倒虹吸,
地下长龙龙抬头。
这一方案最科学;
这一方案最保守;
这一方案最困难;
这一方案最风流。
说了就动不迟疑,
定了就干不停留。
万名民工万把镐,
九个公社九虎头。
自带工具自带粮;
自采石头自加油;
自己工程自己干;
自己运输自己筹。
先在河滩挖槽基,
不见山根不停留。
槽墩浆砌汗如雨,
渡槽飞架两山头。
一头抓起虎头尾,
一头握住光禄手。
恰似长城云中架,
跨过冶河雄狮走。
为了铺设倒虹吸,
开膛破肚挖槽沟。
地槽挖好先浇铸,
打好基础夯好沟。
双排高压水泥管,
放进地槽再接口。
然后护管混凝土,
回填做到水不漏。
成为一条倒虹吸,
地下长龙锁云头。
卧龙早已变童话,
变成神话千古留!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