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义书 发表于 前天 15:00

砸锅卖铁战引岗 ——太行东麓引岗渠建设纪实之五十二



砸锅卖铁战引岗
——太行东麓引岗渠建设纪实之五十二
(曲艺或朗诵组歌)
作者 王义书
(根据张书亭 远冰 谢树坤长篇报告文学《水从柏坡岭下来》改编)

没有见过引岗渠的人,
不知道引岗渠的困难;
没有参加过引岗的人,
不清楚引岗渠的艰难;
没经过引岗风雨的人,
不了解引岗人的艰险。
事情往往都会是这样,
事情往往会举一反三;
上边稍微有风吹草动,
下面有时就狂风漫卷;
天上稍微有一块云彩,
地下可能会暴雨满天。
引岗渠不同意见争论,
人们早已经司空见惯。
在三个县尤其在获鹿,
产生不小震动和波澜。
什么引岗工程上错了,
上边不承认引岗渠线。
引岗渠是黑渠要下马,
引岗渠是冒进是蛮干。
传闻好像秋风扫落叶,
传言胜似暴风雨一般。
一时直闹得沸沸扬扬,
人心七上八下赛破船。
获鹿的群众心里着急,
生怕县领导顶不起天。
担心皮球迎风卸了气,
二百里引岗渠要搁浅。
百姓浑身有劲使不上,
就用实际行动来支援。
为县领导们鼓劲打气,
为县领导们撑腰壮胆。
二百里引岗军号不息,
施工队之间联合作战;
一切立足于自力更生,
以公社为营营自为战;
一切着眼于土法上马,
以各村为连连自为战。
缺乏资金就千筹万措;
缺乏设备就因陋就简;
缺乏物资就东拼西凑;
缺乏经验就大胆实践。
开源节流是修渠之本;
盼水心切是修渠之源。
科学决策是修渠之魂;
敢想敢干是修渠之胆。
县委一班人高瞻远瞩,
县委一班人英雄虎胆。
群众受感动热血沸腾,
群众受感染肺腑之言:
用手也要把渠给抠通,
用肩也要把渠扛上天。
大渡槽再高也不可怕,
打隧洞再险也不可难。
在那激情燃烧的岁月,
全县上下共弹一根弦。
心往一处想团结战斗,         
劲往一处使攥紧铁拳。
引岗渠不分前方后方;
引岗渠不分高低贵贱;
引岗渠不分男女老少;
引岗渠不分黑夜白天。
只要引岗渠前方需要,
从来不打折扣有怨言。
尽管当时还没有脱贫,
六十年代没达温饱线。
石井公社有个栈道村,
看见了连长愁眉苦脸,
只因为村里穷队里穷,
工地食堂缺少油盐钱。
王玉堂说他刚卖了猪,
他总共卖了五十块钱。
至今一分钱也还未动,
拿来给食堂应急救援。
于是连夜赶路回了家,
妻子知情后二话没说,
从柜里取出了“救命钱”。
颤抖着打开层层布包,
打开通情达理的门扇。
老王含泪接过钱包说:
要不给家里留一张钱。
妻子擦了擦委屈泪说:
出门在外更加需要钱!
俺们娘们孩子好克俭。
常说手心手背都是肉,
都知甘蔗没有两头甜,
虽说引岗渠是重头戏,
孩子长身体也需要钱。
老年人健康不容忽视,
妈妈喂奶怕营养不全。
愁煞了患难的夫妻俩,
四行热泪跌落俩铁拳。
五十块钱数量虽不多,
现在不过一早起工钱。
可是在当时却很沉重,
它浸泡着夫妻的血汗。
夫妻交的仅仅五十吗?
分明两颗火热的心田。
引岗渠前期没有机械,
全靠肩背肩扛两手搬。
隧洞里抡锤打钎放炮,
也是提着灯笼点炮捻。
为进步改善施工环境,
跨山过岭架起了线杆。
车行公社民工张东海,
拿来了自己家的电线。
李村公社捐献电线杆。
从此洞里洞外都是灯,
黑灯瞎火成了不夜天,
一下子“黑渠”变成明渠,
炮声隆隆闹翻了长天。
引岗渠战场排山倒海,
填平沟谷吃掉座座山。
在石井公社岸下村里,
有位白发苍苍的老汉。
王玉文今年六十六岁,
战斗打响他就来请战。
他拿起铁锤宝刀不老,
如鱼得水老石匠进山。
敢给大山来开膛破肚,
开山起石炸药来点眼。
耍抄棍赛过了金箍棒,
得心应手拿起了钢錾。
各种花样在手下流淌,
他一口气干了四五年。
叮叮当当如开音乐会,
为引岗渠战场奏凯旋。
削平了石井黄岩东焦,
座座山头低头听调遣。
在炮火连天的引岗渠,
眼望引岗渠徐徐延展。
他抖动着花白胡子说:
什么“黑渠白渠”我不管!
只要能引来那救命水,
种地不用国家救济款。
不用再张嘴要救济粮,
再给国家拿一点贡献!
衬砌浇铸需大量石渣,
一个采石场难供全线。
碎石机少石子供不上,
获鹿离工地距离太远。
运输车辆也严重不足,
影响工程进度怎么办?
引岗打得是人民战争,
依靠群策群力破难关。
他们看到河滩河卵石,
遍地都是随手可以捡。
这大小不等的河卵石,
可把不同混凝土搅拌。
县领导带头解决难题,
施工团检验层层把关。
发挥人民战争的威力,
实行人海战术来攻关。
大家靠双手捡筛子筛,
筛捡出石子成千上万。
解决了引岗燃眉之急,
证明了引岗人定胜天!
永乐村的村民敬五麦,
说普通民工却不一般。
他心灵手巧善于思考,
属能工巧匠擅长谋算。
为了加快温塘河开挖,
多装快跑不慎伤腰杆。
带着伤痛仍然在坚持,
忍着腰疼偷偷搞实验。
他和他的伙伴们研究,
把土造卷扬机来改版。
一次拉一车改拉两车,
从而使效率出现翻番。
受到了领导们的表扬,
得到了专家们的称赞。
牛山公社人多工具少,
但是不甘落后的牛山。
发明了木棍式排子车,
运石头装载多好生产。
成本又低又方便修理,
大大提高了工程进展。
有人说引岗渠要下马,
人民让引岗快马加鞭!
引岗渠全线动工以后,
木材是隧道渡槽关键。
隧道急需木材做支撑,
渡槽急需木材做架杆。
全县翻箱倒柜找木材,
还是供不应求难上难。
西郭庄村民把110根,
盖房木材全部做贡献。
说先修引岗后盖房子,
有房没水日子不美满。
这也算先治坡后治窝,
这样的典型上了报刊。
获鹿秦庄公社灰壁村,
位于石津运河的东端。
前些年在拓宽运河时,
政府为了当地群方便。
在又深又宽的运河上,
架起大木桥令人惊叹。
全部是松木和硬杂木,
有百十来方令人眼馋。
引岗渠上急需要木材,
干部们如获至宝一般。
但想到拆桥有损脸面,
也会给村民带来不便。
几次想要又不好开口,
几次想要又开口困难。
秦庄公社书记张志文,
灰壁村的支书武黑三。
坚持一切为引岗让路,
带领群众到引岗参观。
急引岗渠的燃眉之急,
解引岗渠的难中之难。
最后召开了群众大会,
全票通过了拆桥方案。
都说砸锅卖铁战引岗,
我们要学愚公来移山。
当百十方木材运工地,
感动整个引岗渠全线。
团干部们含泪忙鞠躬,
人民的风格要高于天。
县里统筹安排建桥料,
为灰壁村把大石桥建。
比木桥美来比木桥大,
比木桥气魄比木桥宽。
石桥几十年历经风雨,
见证党群关系不一般;
见证砸锅卖铁战引岗;
见证自己命运自己攥;
见证当代大禹巧治水;
见证当代愚公定胜天!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砸锅卖铁战引岗 ——太行东麓引岗渠建设纪实之五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