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赛制问题。征歌的目的当然是征集歌曲,歌包括词、曲两个部分。
1、直接征成品歌。即以曲谱和小样甚至MV的方式征歌。这种方式简单直接,通过看词听曲整体评价得出奖项。
2、先征词再征曲。这是一种节约的方式,可避免大量的作品不必要的去完成较大付出的谱曲和制作过程。因词入曲是需要契合度的,所以,征词的量通常要大于征歌的量。尤其不宜直接评价歌词的等级。等这些词成歌以后,再综合评价歌的奖项。
3、即征词又征歌。一些比较成熟的单位,像水平较高的地级市或省级单位,比如深圳,本身拥有一定的高水平的曲作者,征来的词,可以自己处理,他就让一部分词进来,让当地曲作选择。但,像木言木语和家国电器这样的企业,无疑自设圈套,自己给自己找了不少的麻烦。因为这一赛制是不成熟,也是很复杂的。
二、家国电器征歌出现的问题。最初的公告中1月31日即完成征词又完成征曲,显然是明显有问题的。我猜测是由于撰写公告的人,不明白征歌是怎么回事才出现这样简单地错误。后来,他们发现这个错误,即修正到2月28日。但,随着征歌进程的实践发现,成曲作品较多,而且听起来已经很好。他们就想省略征词这一环节。所以,再询问时,就要求直接来成曲的。但未发出正式的公告。截止1月30日后,发现还是有大量的词没有成曲,为了对得起这些单独的词作者,只好评选出入围的词和候选的词。但,这些词仅仅是从没成曲的词中选拔的。为了防止曲作者不给他们谱曲----因为,大量的成品作是要和这些作品一起总评的,公开了这个做法就等于告诉曲作作了也白作。所以,他不能公开这样的现状。而让这些所谓入围的词的自己找曲作者。他们的词也就不公开征曲了。嘿嘿,总起来有些乱吧。
三、木言木语征歌的问题的其实是最大的。他们是不管成歌的还是不成歌的词全部一起评比。而且把这些词已经评出了奖项,目前,大床和太师椅已经发放到位,正如我们的小马扎一样。剩下的,他们准备再单独评曲,而“歌”是另外的一个概念。正如我说的混双比赛的结果是,女选手可能得第一,男选手可能什么也不是。他们的这种作法,违背了成曲作品直接入围的承诺,也违背的整体“歌曲”总体评奖的基本原则。当后续评出一等奖时,不是歌--词、曲两部分,而是曲作者本人。而如果下一个一等奖是双项的话,就可能对一些词作重复发奖品。他们看似有理有据的作法,其实伤害了更多曲作。既然你是先证词,就不要让人白白的去作曲。既然词已经评定了名次,就不要所谓的放宽入围政策,让获得优秀奖的词再加入到作曲征集中。
嘿嘿,不知道说清楚了没有,反正我更信任家国的做法,当然他们也是存在问题的。木言木语的最佳结果是多发点奖,让词曲作者都更加满意。 夏天 发表于 2014-2-26 11:0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话说这个问题其实是个很复杂的赛制问题,由于一些企业出于某种热情开展征歌活动,本身是值得赞扬的,但由于 ...
企业征歌,明白的少.但家国显然是明白的过了头,他们抛出大奖(头奖十W,二奖只几千)钓鱼,吊足了应该征者的胃口,但最终的结果是孔雀一只,入围的怕也只是小小几千元.这个企业很狡猾. 一等奖1名,奖金100000元;二等奖1名,奖金50000元;三等奖1名,奖金30000元;鼓励奖2名,奖金1500元/名。 鼓励奖1500确实太少。从家国““唱响家国”10首“一等奖””的表现看,似乎有扩大奖项的可能。当然这不能说家国做得就很好。他这20首入围或候选入围的变通做法,一定会有人伤心。
木言木语的问题将会更多。比如,张三的三等奖词作,最终评出李四的“曲”得了一等奖。张三和李四的这首歌算老几呢?算第一吧,张三就得要大床,但大床已有归属。不算第一吧,那哪首“歌”是第一呢。
再就是原配的问题。假设李四是原配,那么更多的三姨四姨们就有怨气--你已婚,还在招亲。假设李四不是原配,李四也会不干,本来人家是成对报名的,你这是乱点鸳鸯谱了。:D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