榕树上的弯月亮
《榕树上的弯月亮 》作词:生吉俐
(童声唱《月光光》——
月光光照地堂
虾仔你乖乖瞓落床
听朝阿妈要赶插秧啰
阿爷睇牛佢上山岗喔……
虾仔你快高长大喔
帮手阿爷去睇牛羊喔……
老榕树高高的树梢上,
挂着轮黄黄的弯月亮。
照着小桥和青砖绿瓦老祠堂,
照亮归家游子甜甜的梦乡。
阿婆还坐在那木窗旁,
身边是圆圆的针线筐。
小小的我看着阿婆做针线活,
跟她一起唱起那首月光光。
榕树上的弯月亮,
照着水乡清澈的小池塘,
我从古老渡口边出发,
古朴的乡音陪我去流浪。
榕树上的弯月亮,
照着老屋褪色的锅耳墙,
我在阿婆呼唤里长大,
一生不走出她爱的目光。
做成歌定会特好听 支持老师佳作 露珠姐姐实至名归,第一当之无愧,岭南风满满,优美抒情。 细腻娓娓道来好像一个小姑娘的联想曲
优美,细腻,感情纯真富于幻想。有游子情怀。赞。 :)很怀旧:) 简简单单的心,简简单单的生活,简简单单的文字,简单单更能触动人心。
歌词《榕树上的弯月亮》创作手记
文/生吉俐
之前在微刊群里看到过此次“岭南风”歌词征集的消息,但因为忙碌一些别的事,加上有偷懒心理,我没想参加这次活动。但在周四下午下班前,也就是截稿前一天,跟沙沙聊天说起这事,他建议我参加,想到自己曾在广东待过十多年,这样的经历,让我觉得自己如果不写,真是说不过去,于是答应写一首。
岭南的一切,景色,人物,还有太多的回忆,在这一刻,汹涌而来。不用查地域概念,不用查阅民族风情,因为,我的 生命中,有十三年的光阴,在那片土地上度过。什么时候起,异乡已成故乡,当我离开那里五年后,一首还没开始写的词,竟勾起我心中别样的乡愁………
先想题目,想了一堆题目,写在纸上,看着都不太满意。后来,我盯着其中的“西江月”发上呆了,还是写月亮吧。写过很多次月亮了,而这轮月亮注定不同,她属于岭南,是挂在珠江边上的。南国风光中,大榕树是特色,题目出来了,《榕树上的月亮》,月圆的日子总是少数,总是短暂,更常态的,更长久的,应该是弯月亮。题目定做《榕树上的弯月亮》。
与别的文学体裁相比,歌词相对短小的格式,以及需要演唱的特性,让题目变得相对重要。记得有老师说,想写首好词,能有个好题目,就有了一半的把握。
开始构思如何诠释这轮月亮。语言是岭南的重要特色,粤语在那里叫白话,是一种古老的语言,据说唐诗宋词,要是用白话朗诵,听起来是最有味道的,因为那是最接近古代的语调,也就可以推断,白话诵读,可以更贴近诗人们当年的情怀。歌词的引子,用的是岭南地区有名《月光光,照地堂》,一首白话的摇篮曲,我很熟悉。
歌词情境的设计,是温馨的。人物是阿婆和我。地点是岭南水乡的老屋。故事是现实与回忆时空交错,一幅幅画面,定格在心里,浮现在梦里。
第一段写水乡风光,静谧美好的夜晚,归家的游子甜甜入梦。第二段,写的是梦境。梦中的“我”变回小时候,陪在做针线活的阿婆身旁,一起唱《月光光》。副歌部分的抒情就很自然了,写出对故乡和阿婆的眷恋和爱。歌词中用上了一些岭南水乡特有的元素,让歌词的情境感,显得更贴切一些。
歌词于周五上午完成交稿。没想到,在微刊群里匿名点评时候,得到老师们一致肯定,投票结果出来,这首词竟得了第一名。有点意外,当然也很开心。,好像完成了一个很久以来的心愿一样,悄悄舒了口气。感谢老师们的鼓励,感谢朋友们的喜欢,就把这首小词,送给远方那座城市,期待早日成歌,让它拥有翅膀,能带着我思念的梦,一起飞翔。
2016年5月2日于北京
领南或者广东,中青年的朋友许多许多都去过或者生活过,而且大多数是在自己人生最美丽的青春期和青年期,留下太多太多抹不去忘不了的感受和回忆。
露珠的这首词感情真挚,表达流畅,家乡的味道很浓,是当之无愧的第一。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