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秋
南湖的游船,
走过长江黄河,
最后化作北京的秋。
北京的秋,
是天安门城楼的昂首,
北京的秋,
有香山红叶开满枝头。
深圳的春风,
吹绿改革开放的源头,
最后化作北京的秋。
北京的秋,
是走向小康的征途,
北京的秋,
续写着富国强军的歌。
蜿蜒的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源头,
奔腾的长江是我们前行的力量。
看群山巍峨,听圆梦之歌,
满山红杜鹃化作了北京的秋。
世界的目光为之停留,
中国梦奏响“一带一路”的颂歌。
一首主旋律作品,角度还是比较别致的。但是,整体读下来,感觉表达得还是有问题,很多政治性的表述,是不可以由我们来创新的,这是个创作原则。记得一位老师说过一句实话,这样的题材,基本上不是咱们这些人的菜。 先跳出来写写其他,也是好事。好词都是一步一步来的。 露珠 发表于 2016-5-19 13:35
一首主旋律作品,角度还是比较别致的。但是,整体读下来,感觉表达得还是有问题,很多政治性的表述,是不可 ...
谢谢露珠老师指导,受益非泛,问好!
陆华军 发表于 2016-5-20 10:20
先跳出来写写其他,也是好事。好词都是一步一步来的。
感谢华军支持,创新总会有失败,很正常。
这个作品问题出在题目和主题的衔接上。创新是好事,但是方向不对。这个题目本身不太适合歌颂时代或者宣扬口号。即使真要用,也应该注重选材的紧密和真实,要言之有物,就像,深圳的春风,吹绿了改革的头,化作北京的秋。这个修辞是很硬的,镶套在一起,不容易使人信服,没有直接的关联性。而且仔细回味一下,这几句的字面意思并不好。 夜小末 发表于 2016-5-21 16:35
这个作品问题出在题目和主题的衔接上。创新是好事,但是方向不对。这个题目本身不太适合歌颂时代或者宣扬口 ...
谢谢夜版的指导,很受益,再次感谢,问好!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