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跑边唱
发表于 2017-11-27 23:56:12
小陌 发表于 2017-11-26 19:38
词评挺好,但词的质量是我来坛子以来,最差的一期,没有之一。
小陌有勇气带来犀利的见解,这让我想到在《一席》【枝桠】第二季访谈中,民谣歌手胡德夫曾说过的一段话。
“其实,我心中想写的一首歌——它不一定是一首歌——就是一个大桥。大桥上面我们擦肩而过,那么多的华人、那么多的我们,过了那么多代了只有这么一座大桥。在桥上我们不要擦肩而过,我们真的可以互相诉苦、互相问好。”
我觉得每位词作者在创作一首歌词时,都像在搭一座桥。它是金碧辉煌,雕栏玉砌,还是质朴无华,貌不出众,很难用绝对的标准来衡量它的价值。桥是工具,也是不同情感和思想的连接,它让人们共度某段时光,从此岸到达彼岸成为可能。我的词评,建立在这些“桥”上,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我还不能下结论,小陌认为的“这期词的质量”是”最差的一期,没有之一”,是在拆掉十座桥,我只能说,我们是各桥入各眼。
重新又看了次小陌的10月词作。《为时已晚》和《柜中人》,曾在我的初选佳作部分,构思缜密,笔法圆熟,文采飞扬,已能折射出词家风范。最终未选入十佳,主要原因有三个。一是题材略旧,二是内容略窄,三是文风拘狭。我个人对一首好词的看法,首先来自题材。有很多题材是热门题材,大家都在写,内容若无创建性,首先在原创精神上面便“退化”了。而对于填词作品,如果不能完全更换思路、韵脚,我总觉得那像在走捷径。题材上面,流行歌曲类,也许最常见的就是二人世界情爱关系。而内容方面,是走进去别有洞天,还是走来走去看到的景观并不多,也决定了一首词的情思格局。至于文风,我知道有些人推崇某些港台词家笔法,如林夕、黄伟文、李宗盛等前辈,并有意无意仿效。当发现某些词人掌握前辈文风后,可以在修辞和意象中熟练切换,让我有看某人第二、某人+某人的模式感,我会觉得是很遗憾的事。无论是刻意的模仿,还是自然的靠近,我希望我们写词时都能尽量缩短这个过程,早日另起一行,写出自己的文风来,即使那在初期显得拙笨,凝滞,也好过被别人的影子挡住,好过螺蛳壳里做道场。更何况,如果沉迷在貌似灵巧的辞藻中,会有文风僵化的副作用,失去主题内部和表达精神本应具有的原始生命力。原创歌词精神,我觉得是在看完歌词“博物馆”后,毅然断、舍、离,重塑自我……
以上想法,是我的心里话。希望能与小陌和其他词人交流不同看法。
堪心
发表于 2017-11-28 10:05:20
慢慢欣赏中,边边辛苦了!
竹子
发表于 2017-11-28 17:54:36
边边辛苦了,目前第1,2,3,5,6,8首词 共6首词已经有曲家喜欢拿去作曲了,是目前十佳词作品里出歌率最高的一次,谢谢边边,谢谢大家的支持
师兄
发表于 2017-12-7 12:19:45
本帖最后由 师兄 于 2017-12-7 14:48 编辑
写词写曲,有人觉得是件有意义的事,有人觉得是件有利益的事,还有人觉得是件可以装逼的事,我则更愿意代表另一部分人,觉得这只是一件有兴趣的事。所以,从兴趣的角度出发,我感谢每一期的词评。感谢边边。
杨胜章
发表于 2017-12-10 14:07:05
恭喜每一位入选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