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程车
发表于 2012-6-12 21:48:20
老马 发表于 2012-6-12 20:5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这首词其实跟秦腔这种古老的戏曲关系不大,它之所以大,是因为人大,而不是秦腔本身有多么牛逼.但我想把唱秦腔 ...
爷,首先我要炮轰一下你这长篇大论不分段的品行,哈哈哈。看得我蛋一抽一抽的,好几次都串行了。
我完全理解这词的定位了,此前我思维有所跑偏,太单一了。不过对里头的有些单纯表达方面的事儿,我小小的私留一下意见。哈哈。
的确,数百年来,无数苦哈哈们,都是用这东西来熬过其实已经绝境的生活的。
前些天看《白鹿原》的预告片,里面那一板老腔,能唱的人热血沸腾而又声泪俱下。老腔、眉户(mi\h)、碗碗腔、乱弹。
社火,我老家每年过年都会唱几晚上,早些年是在戏台上粉墨,现在多是唱乱弹了,叔伯大爷村里的长辈们,聚在小学校的教室里,板胡、二胡、干鼓、锣,偶尔加一把笛子,每年拉胡 吹笛的人都基本不变,在场的任谁都可以走上前唱一板。
大多人唱词记不全,荒腔走板,但那份子投入,却让人不由心折。
没听过秦腔的人,百分之九十八会觉得怎么这么歇斯底里、这么胡喊乱飚,就连旦角的唱腔,也不乏雷霆忽起的地方。
我从小听这些长大,曾经记下不少曲调唱词,但现在能唱下来的大概也就《周仁回府·夜逃》里一小段了。
这时候真是很怀念小时候,挤在戏台下,踮着脚看黄土戏台上,厚底的靴子,歪斜的雁翅,甩来甩去的梢子,以及一两步万水千山的马鞭子,还有,手里打出的火面,以及凄厉的唢呐声。
游龙
发表于 2012-6-12 21:55:58
其实对于秦腔,我是陌生的。昨晚看到老马的词,突然有些触动。于是度了下,听到几句,感觉很是入骨。于是便胡乱搞了个词。个人以为,秦腔还是适合走老路子,味道还是重些好,如果没了乡土味,那便难说是秦腔。
天字号浪人
发表于 2012-6-14 08:15:39
支持马爷好词问好
丽娜
发表于 2012-6-14 14:21:22
老马的词,有看头{:soso_e163:}
风飘心弦
发表于 2012-6-28 22:25:06
哈哈 还有你老马
临风
发表于 2012-6-29 11:33:20
除了学习,没什么是我可以做的。{:soso_e179:}
悦春光
发表于 2014-9-9 08:33:45
一看题目就被拿住了,这词应该能代表一个积极的方向,除了“情天恨海”之外,我们还可以写出很多题材的精品,这应该是音乐文学的使命和担当吧
秦川牛
发表于 2014-9-9 16:19:02
:):)欣赏!支持!想问,你是秦川人吧!
悦春光
发表于 2015-3-18 13:52:35
写出了黄土地的魂,大赞!
小吕
发表于 2016-1-19 00:25:28
看了词,也看了所有的评论。词写的好!我是土生土长的陕西人,对于秦腔,我和你一样不爱听,但秦腔是所有戏曲的根,《周仁回府》《三滴血》《三娘教子》《张连卖布》等等,都是从小听到大的,以前陕西台每周三晚上不演电视剧,而是“秦之声”这个戏曲栏目。秦腔有的粗狂、有的细腻诙谐,不全是扯嗓子式的唱,还有对白。《白鹿原》电影里有两段戏曲,就是不同类型的风格。歌词里建议加点戏曲进去,《说唱脸谱》就是京剧和歌曲的结合之作。言语不妥之处,望海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