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核原创音乐网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447|回复: 3

著名学者于丹为“四川十大文旅新地标”评选点赞 “希望呈现活色生香的新景观”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2-6-29 17:08
  • 签到天数: 35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5]常住居民I

    发表于 2019-9-2 16:16: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著名学者于丹为“四川十大文旅新地标”评选点赞 “希望呈现活色生香的新景观”


    于丹教授

      两个月前,著名文化学者,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首都文化创新与文化传播工程研究院院长、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于丹教授来到成都,在成博“封面开讲了”讲座上和观众畅聊诗圣杜甫。
      如今,于丹教授又和她在四川的老朋友“见面”了,不过这次她是以VCR的形式隔空为2019年“四川十大文旅新地标”评选活动打Call与祝福,她声情并茂地讲述了自己与四川的情缘,以及她对本次活动的赞许及期盼。
      “四川十大文旅新地标”活动正在进行,线上线下评选持续火热。截至目前,活动在今日头条、腾讯、新浪微博、微信等平台同步推出,各平台阅读量总计突破1000万,评选总票数超过30万。

    活动令于丹教授“充满好奇”
      于丹教授有多喜欢四川?她曾告诉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我一直羡慕四川人,就是你们的老乡太精彩了,自古文人皆入蜀。我第一次跟随我的硕士导师来到成都,那时我20岁,之后我一次一次地回来,每次回来都会想起苏东坡那句话,此心安处是吾乡,尽管这里不是我的籍贯,但这里有我的至交,当然也有很多诗书上的故人,比如说李太白,比如说苏东坡。”
      这次于丹教授在百忙之中专门抽空为“四川十大文旅新地标”评选活动录制了Solgan视频,那些标志性的蜀山蜀水在她口中又平添了几许韵味儿。“提起四川,大山大水,自古而今,文人必去之地。你会想起峨眉的金顶,你会想起乐山的大佛,进了成都还会想起武侯祠,想起杜甫草堂。”
      她还说:“我自己都走过四川好多地方,但提起文旅新地标,我还是充满了好奇。这有一种是我感到了非常惊讶的,它有一种国际化的,现代的气质,有些地方具备网红的气质,有些地方会觉得从传统资源里面激发出一种陌生感,还有一种地方让我们这些北方人宾至如归。”

    新地标评选将影响“外地人”
      “四川十大文旅新地标”评选活动由封面新闻、华西都市报主办,这次的榜单更加细化,除了“四川十大文旅新地标”,还有四大子榜单,既有引领作用的“四川十大文旅领军人物”,也有具有产业效应的“四川十大文旅产业地标”,还有展示创意的“四川十大文创品牌”,更有全民参与的“四川100网红打卡地”。
      评选不仅在四川引起很大反响,也成为让不少外地人都非常感兴趣的文化事件,甚至关系到他们今后会以什么样的方式和行程在四川度过自己的幸福假期。因此,于丹教授还专门强调了北方人在四川旅游感受。
      最后,于丹教授总结道:“所以四川呢,山好水好,人情好,诗歌好,食物也好。那么新地标是哪里呢?有哪些网红打卡地,有哪些新的品牌,有哪些领军的人物?所有这一切,我们充满了期待,更期待着揭晓,祝贺四川文旅新地标的评选,希望大家呈现出更多活色生香的新景观。”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杨帆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2-6-29 17:08
  • 签到天数: 35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5]常住居民I

     楼主| 发表于 2019-9-2 16:19:04 | 显示全部楼层
    一琴一鹤 赵抃赴川轻车简从----成都崇州(古蜀州)有个罨画池公园。


    一琴一鹤 赵抃赴川轻车简从


    罨画池园林始建于唐朝,原是一座衙署园林。



    《二十四孝》雕塑。



    罨画池。



      罨画池是四川园林中川西园林的代表作之一。



      陆游诗《苏武慢》(左)和赵抃《蜀杨瑜邀游罨画池》二诗的石碑。



      
    □李贵平文/图
      成都崇州(古蜀州)有个罨画池公园。罨画,意为彩色的画。地方志说,罨画池是四川园林中川西园林的代表作之一,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罨画池园林始建于唐朝,初名“东亭”,是一座衙署园林。唐代,从蜀州城西北向东南穿行的河流是州圃后园与民居的界河,高适诗中可见沿河植柳。五代时采土筑城,城内形成西湖与东湖。
      北宋赵抃受邀来游时,东湖已名为罨画池。加之后来苏轼的孙子苏符任职蜀州时的增建以及陆游等文人的经营,罨画池的园林格局大体奠定,并成为蜀中名胜。
      罨画池园林,草木葱茏,鸟雀枝桠,鱼游清池。宋时,江原知县赵抃在园中开凿罨画池,加之后来苏元老、陆游等文人的经营,罨画池即成为蜀中一名胜。

    1
    罨画池里 赵陆公祠几经战火
      陆游当年在崇州就住在罨画池畔,诗歌也全写在罨画池畔。根据放翁诗作,他住的地方在罨画池之东,一个叫“怡斋”的地方。“怡斋”在雨季常常屋漏墙湿,放翁不止一次说:“涨水及栏雨败墙”“雨多幽草上墙生”“湿菌扶疏生屋梁”“屋顶时闻坠瓦声”。酷暑似乎也颇难熬:“挥汗驱蚊废夜眠”“薄书围坐如居窑”。当代著名作家肖复兴来此寻幽,书法家古明清指着紧靠池边的小屋说:“相传这就是放翁故居位置。”央视1987版电视剧《红楼梦》开拍,也曾用此景做大观园的厨房。
      陆游有一首《苏武慢》,专门写了罨画池园林的秋景:澹霭空蒙,轻阴清润,绮陌细尘初静。平桥系马,画阁移舟,湖水倒空如镜。掠岸飞花,傍檐新燕,都似学人无定。
      罨画池四周绿意盎然,雀鸟欢唱,清幽安静。罨画池内的假山,曲折蜿蜒,别有意趣,多使用钟乳石砌筑而成。中秋节前后,园里七八株金桂、银桂树,争芳吐艳,一簇簇小米般大的金桂银桂,挂满枝头,点缀在绿叶之间,向人们赠送芳香。
      罨画池里,有座“二贤祠”,也叫赵陆公祠。这是宋时崇州人为纪念赵抃与陆游这两位贤吏修建的。赵陆公祠,自古以来几经战火,沧桑古朴,清代重修。
      后来“二贤祠”改建为“陆游纪念馆”,附近有座仿古石拱小桥,名琴鹤桥,就是为纪念赵抃入蜀任职时只带一琴一鹤的清廉作为。另外还有琴鹤堂,庭院建筑群北临外池、东纳内池、西以云墙同尊经阁相接,南面为陆游祠入口甬道(陆游任蜀州通判时在此居住过,名为“怡斋”)。

    2
    铁面御史 以一琴一鹤自随
      罨画池内还有一座著名的文庙,它始建于明朝朱元璋洪武年间,经明正德年间重修后,方具一定规模。明末四川经历最具破坏性的战乱,崇州文庙也在劫难逃。清康熙六年(1667)崇州文庙重建,在200多年里经过不断完善,直至光绪年间,方成今日规模。文庙南起正东街“万世师表”牌坊,北至罨画池公园的尊经阁,在大约1华里长的中轴线上一字排开,其间有孔子铜像、宫墙万仞、棂星门、泮池、戟门、大成殿、启圣殿。在中轴线的两侧,还分别对称地建有“德配天地”“道冠古今”两座牌坊,圣域、贤关两座仪门,以及孔踪、圣迹、东庑、西庑等。
      不过,和罨画池渊源最深的还是宋人赵抃。
      赵抃(1008~1084),字阅道,宋衢州西安(今浙江衢州市)人。景祐元年(1034)进士,任殿中侍御史,弹劾不避权势,时称“铁面御史”。平时他以一琴一鹤自随,为政简易,长厚清修,深得地方民众好评。
      宋代学者沈括的《梦溪笔谈》卷九记载:“赵阅道(赵抃)为成都转运史,出行部内,唯携一琴一鹤,坐则看鹤鼓琴。”《宋史·赵抃书》原话为:“帝曰:闻卿匹马入蜀,以一琴一鹤自随;为政简易,亦称是乎!”均对赵抃其人评价很高。
      也就是说,赵抃入川只带了一个随从,牵着一匹马,马上的行囊中有一架琴,一只白鹤。两年多后,赵抃奉调回京,依旧两袖清风,行具简朴,带着来时的一琴一鹤。其间,赵抃对于那些敢于顶风违抗的官员,绳之以法,严惩不贷,并且从成都推向各地,连穷城小邑也不放过。经过这样雷厉风行的惩治,成都地区一些恶吏悚然,乡亲父老惊喜相慰。
      清《崇州县志》有赵抃“善工”的记述:赵抃入川上任不久,开始在崇州一带较大规模地修路造园活动。他在兴修水利以引水灌溉农田时,顺便将水引入郡圃并开凿湖池蓄水,作起居观游之用,让这一方绿苑散发着大自然的清新灿烂。他还将开凿湖池时所得的土石在一池水中堆成了人工岛,妙趣横生,游人往来嬉戏。
      北宋嘉佑二年(1057),赵抃作《蜀杨瑜邀游罨画池》,不仅首次提到“罨画池”之名,而且指出罨画池得名于园中的缤纷花木:这首诗现留存于园林东侧的石碑上:
      占胜芳菲地,标名罨画池。
      水光菱在鉴,岸色锦舒帷。

    3
    救灾部署 曾巩对赵抃极为称道
      我在崇州罨画池看到文史资料介绍说:宋朝曾巩对赵抃最擅长的“救灾部署”极为称道,说他工作中环环紧扣,周到周全。曾巩,字子固,建昌军南丰(今江西南丰县)人,后居临川,北宋散文家、史学家、政治家。
      曾巩还专门写了篇《越州赵公救灾记》:宋神宗熙宁八年(1075)夏天,吴越一带遭遇严重旱灾。虽未立见饥荒,但时任越州长官的赵抃,敏锐预见到灾难即将来临。他未雨绸缪,在这年九月百姓未被饥荒所苦之前,就下文书询问所属各县遭受旱灾的有多少个乡,百姓能够养活自己的有多少户,应当由官府供给救济粮的有多少人,可以雇用民工修筑沟渠堤防的有多少处,仓库里的钱粮可供赈灾的有多少,可以征募出粮的富户有多少……他下令各县呈文上报,以为救灾的前期准备,做到胸有成竹,努力不出纰漏。
      各州县官吏忙成一团,汇总结果是,全州孤儿、老人、疾病、体弱等不能自养者,共有二万一千九百多人。按历来规矩,官府每年发给穷人的救济粮限额为三千石。若死守此数,将有部分灾民得不到救助。那咋办?赵抃想了想,他决定征收富户上缴的和僧道士多余出的粮米,共得谷物四万八千多石。这样一调剂,就可以用来补助民众的缺口了。
      饥荒果然来临,但粮食分发到位。从十月初一开始,越州每人每天可领一升救济粮,孩童半升。领米的人一多,心思密实的赵抃又担心发生相互践踏,造成命案,他规定男人女人分别在不同的日子来领米,并且每人一次可领两天的口粮。赵抃通过实地走访调研,又担心乡民会因灾流离失所,他在城镇郊外设置了发粮点共五十七处,让乡民就近领粮。于是,灾民有了稳定的粮食接济,忧虑大减,度过一劫。
      没想到,第二年春瘟疫猖獗,草民惊慌,赵抃下令,打开所有官府,开设病院安置无家可归的病人。他还每处招募两位通医善疗的僧人照料病人的医护饮食,对病死者及时就地安葬;“生者得食,病者得医,死者得葬。”清除余患,效果很好。民众拍手称快。
      清官赵抃还是个著名诗书画家,和他同时代的四川眉山人苏辙曾称颂他:“诗清新律切,笔迹劲丽,萧然如其为人。”如赵抃《致知府阁下尺牍》用笔端正严谨,点画润泽,取法北宋初期书坛所流行的颜体,偏向“丽”的书风。
      赵抃一直官声很好,他来四川之前就是一个廉洁官员,当地百姓对其眷念有加。今天的浙江衢州有个赵抃祠,就是古衢州人为了纪念他募捐修建的。赵抃祠始建于宋咸淳四年(1268)。现为衢州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衢州位处钱塘江上游,地理位置向来重要。
      值得一提的是,戏曲中甚至历史上,“包青天”是清官之代称,但“包青天”并非就是包拯。其形象的原型,一半是“黑脸”包拯,另一半就是“铁面”赵抃。《宋史》中,赵抃与包拯同传,二人曾同在御史台任职。赵抃为殿中御史,职司宫禁之狱;包拯任御史丞,职司分巡朝外四方之狱。赵抃一生恪守“良田万顷,日进两升;大厦千间,夜眠八尺”的座右铭,所任官职很多是令人眼红的肥差,但他始终能做到心无贪念,廉洁为官,从不为自己谋私利。掷地有声的一句“吾怀自信无污染,何必升堂思始清”,是他一生为官清廉的真实写照。:):):):):):)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2-6-29 17:08
  • 签到天数: 35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5]常住居民I

     楼主| 发表于 2019-9-2 16:21:03 | 显示全部楼层
      铁 山 古道,是贯穿自贡荣县到自流井全境的一条石板山道,是古代到成都的大道。



    :):):):)铁山古道 追寻三千年的旧影(上)


    铁山古道上远古青阳洞遗址。



    东汉荣县牛角山地区运盐古道。



    铁山古道铁厂铺段冶铁遗址。



    嘉庆记厉王时代荣夷公封国。



    嘉庆记荣在周封国。



    铁山古道荣州段的军事防御体系中的城防古道。



      民国《荣县志》记录铁山(铁厂铺)造兵器及诸葛亮出铁山。

      
    □曹念文/图
      铁 山 古道,是贯穿自贡荣县到自流井全境的一条石板山道,是古代到成都的大道。如果从成都出发,便是从仁寿进入荣县西部铁山山脉,铁山古道从竹园铺开始,西进荣县来牟镇(古称纳姆铺),向东进入荣州境,沿铁山山脉东行,从东川沟的崇山峻岭穿过,进荣州城后南下到桥头铺再到荣边乡,进入仲权(双石铺),到漆树乡进入宜宾,走向大西南边陲的五尺道。
      历史上,铁山道与成都西线沿青衣江、东线沿沱江南下的水道一起,成为成都向西南进发的三大通道之一。是三国时期诸葛亮进军西南的陆路兵道,是隋唐以前多民族发生战争的重要道路,是南丝绸之路的分道,是自秦汉以来的盐铁马道,同时,也是蜀南进成都的官道。在这条古道上,充满了传奇。除历朝历代留下的大量遗迹、摩崖石刻外,在辛亥革命中,荣县民军也是沿这路进攻成都,留下龙鸣剑、王天杰等辛亥革命英雄的故事。
      而铁山古道的民俗受上、下南道的影响,产生了天灯会、民俗花灯、狮灯、龙灯等重要的民俗活动,铁山道上的荣县佛光节(古荣州万盏天灯照普贤会节)与铁厂石笋铺、下南道荣州双石铺、李子铺、龙潭场、贡井、仲权镇等地的天灯节一起,成为了自贡灯会的起源之一。

    1
    历史源流 从青阳国到荣国
      追本溯源,铁山古道可谓积满了厚厚的历史积淀,笔者曾多次深入铁山古道,走访历史遗迹,考证历史渊源,查阅历史资料,力求把古道的真实变迁呈现给后来者。
      荣县在周时被周天子赐封立国,称荣国。历代的《荣县志》都有记载:“古荣是禹贡梁州之域,梁当夏殷之间为夷国,周荣公佐武王有天下,名在十臣列。相传公盛德,此其封国。”嘉庆本《荣县志》更记得周全:“周,荣公封国在今县地。”荣公辅佐周武王伐纣,武王得天下后,将“周室四辅”周、邵、毕、荣中的“荣公”封国于荣,史称“荣国”。就是说荣是在周时期被天子正式封建国家,而且比当时的大大小小侯国要大一些,属于中等国家,是“周室四辅”中的一员高官封地。“荣国”的开始(约前1100-前770),至今有记载的历史已经有3000年以上。尔后,荣公后裔荣夷公入周朝为卿士,死后归故乡,他的墓还在今天的望佳乡。
      其实,荣县历史有记载传说与相关遗址的,还有5000多年以上在炎黄时期就开始的部落——青阳国。在那个混沌时期,有旭水荣山的滋养,有山与水的交融,这里建立了一个独立的鱼米之乡部落——青阳部落。《大戴礼·帝系》记:“青阳降居泜水。”历史书记载的泜水是指沱江流域。据司马迁《史记》记载:黄帝娶西陵之女嫘祖,生二子,幼子玄嚣,后封国青阳,青阳即今荣县,荣县城南二里许,尚有青阳洞。
      赵熙编纂的民国《荣县志》记载:“凡江水泜水所经,(江水指岷江,泜水指沱江)无以青阳传者,是荣为古青阳封国审矣。……惟荣久为青阳封国,常壉称德在少昊,又称被文王之化,秦幽同咏故有夏声,于荣也准之时地而皆近。”这是关于部落性质的“青阳国”的记述。
      民国《荣县志》说:“荣古有青阳洞,以少昊国在其北。少昊据国。……荣梨山碑云,古为玄嚣崖,玄嚣既青阳,碑与史合,故唐以来附荣之境,世有青阳族居。”青阳国部落是早期的形态,是荣县开始有独立形态的发端,今天青阳洞还在旭水河边。在这样一个古代高度发达的地方王国,它的交通与周边有密切的关系,特别是在汉以后,荣县有盐、铁、陶等重要物资运输与外面的交往,就是依靠荣国的铁山古道。
      考证铁山古道,首先看当时的行政变迁:荣国经历了周以后,进入秦朝统一的中国大王朝,因为秦朝采用的是郡县制,即秦惠王使司马错伐蜀(前316),灭蜀后,在蜀地置郡县,荣国境属蜀郡,并入南安县。到汉朝以后,行政仍沿袭秦制,荣县全境仍属于南安管辖。民国《荣县志》主编赵熙专门在沿革篇里注明南安的意思就是“西南安定耳。”为了西南安定,自汉武帝建元六年开始,荣县(南安县)属于犍为郡。

    2
    平息叛乱 从犍为进攻西南
      荣县西部铁山山脉地理位置特别,山高岭削,西高东低,是地处蜀郡到西南夷通道的必须之路,交通位置非常重要。乾隆黄大本主编的《荣县志·事记十五》记:“列光五年(汉武帝纪元光五年)发巴蜀治南夷道,遵义府从之。”这是关于成都勾通至云贵西南地区夷道的最早在荣县志的记载。也就是在汉武帝开始开通这一条古道以来,荣县铁山古道就是蜀郡到西南的陆路官道的雏形中段。
      汉《华阳志》记:“以蒙为中郎将,见夜郎候多同,厚赐。谕以威德,约为置吏,使其子为令,此置郡明文也。”就是四川派蒙将军作为去贵州(夜郎国)的使者,对贵州夜郎地区进行交流并且收为蜀吏的历史记录。在民国《荣县志·纪事十五》中,主编赵熙写道:“华阳志元光五年、郡移治南广(今宜宾西),盖置吏即置郡也,观元溯中稍,令犍为自保,就可知郡西止僰道一县,故以南安属之,荣与僰道壤接。”赵熙是非常严谨的大学者,他对僰道至荣县铁山古道与蜀道之间的联系,作了如此的精准记录,是今天研究这一条古道的重要依据。
      一条重要的古道,往往也是战争行军的重要通道。《汉书·西南夷传<昭帝始元元年益州夷反,为犇命往击之>》记载:“元年,益州廉头姑绘民反,杀长吏。牂牁(今天贵州黄平县旧州镇)谈指同并二十四邑、凡三万余人皆反。遣水衡都尉发蜀郡犍为为犇,命万余人击牂牁,大破之。”
      这一记载在《汉书·武帝纪》也有相同的记录。就是犍为郡授将为犇镇压西南的少数民族,从犍为出发到贵州,走铁山道是最近的路。相关这一古道的用兵记录也出现在《三国志·刘焉传常记》中:”凉州逆贼马相赵氏等,于緜竹自号黄巾,杀县令李升,便前破雒县,攻益州,到蜀郡犍为郡,相自称天子,众与万数。州从事贾龙素领兵百人,在犍为东界摄剑吏民,得千余人,攻相等。数日破走,州界清净。“按当时的记载,犍为郡是在荣县的西部,从犍为进攻西南,只有走铁山道。

    3
    进军西南 诸葛亮取道铁山路
      在汉至三国时期,这一条道路是蜀进军西南的陆路通道。关于在这条道上的记述很多是关于战争的。民国《荣县志·纪事十五》记载:“汉献帝建安十九年(214),诸葛亮别将由铁山路趋成都。”对这一事件的记述还有民国《荣县志·记事第补》中的:“桓温率水军伐势,次青衣江,从山阳出江南,今井研、仁寿地。周书铁山路,有桓温旧铭。盖陆军由江州上,别取道铁山,与温合江南,势将咎坚从江北到犍为,与温异道”。这是记述了三国时期,水军从青衣江下西南、陆军从铁山取道西南的事情,并且留下有“桓温旧铭”。而后多种《荣县志》里都记载了:诸葛亮在铁山道建兵工厂造兵器的,与今天发现荣县铁厂镇的汉代冶铁炉是一脉相承。笔者在云南与四川交界的马湖中心岛上,见到了“诸葛亮南征行军路线图”碑,刻了三路大军路线,其中的中军路线就是铁山道。
      在隋朝时期,铁山古道记述了军事上的很多次大的争夺战,主要是军队镇压铁山獠的战争。铁山山脉西接乐山市犍为县、井研县;南连宜宾市宜宾县;北靠眉山市仁寿县、内江市威远县,幅员面积多达上百平方公里,覆盖荣县大部分地区。铁山古道其中主要通道,犹是在荣县西部大山断崖处很多路段。这里的生长土著就是铁山獠人,杂居夷人、僰人、南蛮等少数民族。隋朝前的历史时期,他们不停地反抗,又不停地被杀戮,是一部血腥的少数民族之间战争史,主要是汉、獠、夷、僰人争斗的记录,为了关押多民族的叛乱分子,以致将这一带改设置为大牢县。《隋书·卫玄传》记:“仁寿初,山獠作乱,出玄为资州刺史,以镇抚之,玄即到官(资官县,今井研一带),时獠攻围大牢镇,玄单骑造其营,谓群獠曰,我是刺史,卫天子诏,安养汝等,勿惊惧也,诸贼莫敢动。于是说以厉害,渠帅感悦,解兵而去,前后归附余万口。”卫玄与诸葛亮相同,是与诏安来安抚这些反抗的民族,铁山獠及参加反抗的所有民族之间,以后再没有见到大的战争的记录。:):):):):):):)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2-6-29 17:08
  • 签到天数: 35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5]常住居民I

     楼主| 发表于 2019-9-2 16:24:32 | 显示全部楼层
    除了“彼岸花”,相对于略显平淡的中文植物名石蒜,被秋光中小清新的文艺风吹拂过的人还喜称它为“曼珠沙华”。


    :):)彼岸花开 秋韵中的绚烂和凄美


    彼岸花(石蒜)。



    吊石苣苔。



    彼岸花。



    莲蓬。



    吊石苣苔。



    桔梗。



    大渡乌头。

      
    □孙海文/图
      处暑以前,川西之地热浪不减,秋老虎持续发威,不断刷新高温。跌宕起伏的天气反常又多变,暴雨、山洪和泥石流更是在川西多地肆虐。让人心烦意乱的暴虐炎夏似乎不愿离去,总是要在处暑之前拼命疯狂一把。
      哪怕有再多的不甘,处暑过后,这一年最后的狂乱夏日终于一去不返,处暑即为“出暑”,《群芳谱》说:“阴气渐长,暑将伏而潜处也。”有炎热离开暑气至此而止之意。秋天终于来了,喜欢秋天的陆游说:“四时俱可喜,最好新秋时。”白居易也有诗云:“离离暑云散,袅袅凉风起。池上秋又来,荷花半成子。”处暑过后,天气便会日渐凉爽,袅袅凉风中,荷塘里舒展的荷叶之间,摇曳的已是一个个饱满的莲蓬头,川西草木物候正式进入了冉冉秋光之中。

    1
    彼岸花 其实是寻常的石蒜
      又到了彼岸花像火一样燃烧盛放的季节。彼岸花开,总能成为装点秋日的靓丽风景。这种石蒜科石蒜属的球根花卉,原产我国和日本,主要分布于长江以南地区,如今在全国各地栽培极为广泛。
      彼岸花花叶不同生,花期时,顶生的伞形花序上绽放出数朵鲜红色的花,花朵颜色鲜红艳丽,每一朵花都有着如蜘蛛腿一样狭长的花瓣(花被片)并向外翻卷,花朵中的雄蕊及花柱远远地向外伸出,当它们成片开放时,极为绚烂而凄美。
      除了“彼岸花”,相对于略显平淡的中文植物名石蒜,被秋光中小清新的文艺风吹拂过的人还喜称它为“曼珠沙华”。曼珠沙华名字出自梵语“摩诃曼珠沙华”,原义为“天上之花”,《法华经》中说,曼珠沙华是天上开的花,见此花者,恶自去除。更有人相传,此花开于黄泉,是黄泉路上唯一的风景,为它赋予了“花开彼岸,缘定生死”的各种传奇故事。
      只是佛经中并未明言曼珠沙华这传奇之花的植物真身,而是和曼陀罗华一样,是抽象的天界之花。可见,曼珠沙华和石蒜实在是没有啥直接联系,这种原生于中国南方的植物,自古以来,在南方各地就有着不同的叫法,如龙爪花、蟑螂花、蜘蛛花甚至是牛屎花,史料之中却从无彼岸花和曼珠沙华之称谓。
      如今被广泛流传彼岸花和曼殊沙华的两个花名也并非源自中国,而是起源于日本。在日本石蒜有幽灵花、地狱花、甚至死人花的不同称谓,花期又恰在日本节气“彼岸”(中国秋分)前后开花,此时正是上坟祭祀的时节,故被称为“彼岸花”。又因为此花在墓地周边盛放,这种绚烂凄美的花朵很容易引发人们的浮想联翩,于是受到过佛教洗礼的日本人就把“曼珠沙华”附会在了“彼岸花”上。
      石蒜却从来不是中国人上坟追思的花,中国人祭拜先人的时节在清明而不是秋分。清明时节的石蒜,还没有花,甚至新叶也还没有抽出,整个植株还是埋在地底的一坨圆球鳞茎,又如何用此物去追思先人?
      寻常的石蒜演变为了舶来词“彼岸花”和“曼殊沙华”亦不过十数年的时光,很快还演绎出了各种新故事在网络中四处流传。彼岸花开到荼蘼,牵强附会常是许多雅人之爱,虽非科学演绎,倒也无伤大雅。

    2
    桔梗 一个单株花百朵
      属于初秋季节的花应当有桔梗的一席之地。桔梗,并不是桔子的梗。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此草之根结实而梗直,故名桔梗。”由此可知,这桔与“结”同音,桔字古已有之,本应为结实之意。桔子,却是橘子的简化字。
      桔梗的花总是盛开在夏末秋初的季节,栽培品种虽有各种不同色彩,但最多见的颜色仍然还是蓝紫。这种梦幻的蓝紫色,也称为桔梗色。在桔梗的花苞尚未打开时,整个花冠合在一起像一个淡蓝紫色的小包袱,还像一个和尚的僧帽,更像是一个蓝色的泡泡,也难怪桔梗也有包袱花、僧帽花、和尚帽、泡泡花等各种别名。桔梗蓝紫色的气球一样的泡泡花苞看起来就让人觉得神清气爽,当看到花蕾从一个个绿色的小泡泡逐渐膨胀成一个紫色大泡泡时,内心里总是会拼命克制着自己去捏它们的冲动。
      桔梗的开花量很大,每一个单株大约有近百朵花,可以持续开放长达一个多月,通常花序最顶部的花苞最先开放,每一个蓝色泡泡的花苞从正式开放到凋谢大约需要4—5天,桔梗的花通常在上午开放,合在一起的淡蓝紫色的小包袱沿着彼此镊合状排列的花冠裂片的缝隙逐渐打开,完全开放后成为一个五裂的漏斗形钟状的花冠,从花冠正面看就是一个十分标致的蓝紫色五芒星。
      桔梗的花并没有十分特殊的香气,这个五芒星花冠的五个裂片上,有着如同毛细血管一样深紫色迷人的纹脉。在桔梗的花期,它们蓝紫色的花冠对于某些蜂类和蝇类等趋光性传粉昆虫有十分强烈的吸引作用,这些昆虫对紫色光特别敏感,花冠上如毛细血管一样的纹脉也是极具诱惑,对以视觉见长的昆虫起到了“蜜导”的作用。
      桔梗广泛分布在东亚地区,它们白白胖胖的根和新生嫩叶,可入药亦可食蔬。朝鲜语中称桔梗为“多拉基”,这种在山上多见的草本植物一直是朝鲜族人民喜爱的食材之一,除了它们幼嫩的茎叶可做蔬菜食用,肥厚肉质的根更是用来制做传统经典的美味泡菜。桔梗泡菜也就是东北的“狗宝”咸菜,今天,由栽培的蔬菜桔梗品种开发出的各种“桔梗泡菜”极受各类吃货的喜爱,行销全国各地。只是在中国古代,除了入药,桔梗只能算是一种常见的山野野菜,并没有被自带种菜技能的祖先开发培育为餐桌上的主流时蔬。可见,对于桔梗的口感,老祖宗多少还是有些嫌弃的。

    3
    吊石苣苔 花如解语应多事
      “青石一两片,白莲三四枝。”秋山蜀雨,滋润着一块爬满青苔的大石。处暑时节,这块青翠山石似乎刚从一场大梦中苏醒,从石头厚厚的苔藓层上翠绿的藤蔓枝叶间开出了三四朵筒状的白花,石上的花有着狭长的花冠,开口处如一个张开的小嘴,嘴里有数条极为醒目的紫色条纹。石上生出了花朵,让这一处山石在幽暗的川西山林间显得格外别致又精神。
      青石上的花儿并非白莲,而是吊石苣苔。从这个名字可以推测,这种眉清目秀的小花最喜欢的生活方式就是吊在一块大石头上。吊石苣苔来自苦苣苔科吊石苣苔属,这一类植物大多都是矮小灌木,通常附生于树干或山石之上。吊石苣苔把自己肉质的根扎进苔藓层下的石头缝隙间,在此吸收水分和营养,低矮的身体紧紧贴住攀附的石头或树木,它们有3枚轮生的青翠叶片,油亮革质的叶片边缘有许多小齿,在不开花的时候,它们就静静地趴在石头上,显得格外的低调。
      吊石苣苔是属于川西秋天的山野之花,它们的花期从夏末一直能够开放到中秋以后。在花期时,吊石苣苔会开出和它们极为低矮的身材极不相称格外醒目的硕大花朵,这也让这种趴在石头上的低调植物,一时间显得极为光彩醒目。
      吊石苣苔每一个花序上都会开数朵漏斗筒状的白色小花,每一朵小花的花梗都极为纤细,数条紫色的条纹从花冠筒内一直延展伸出到花冠口。小花的花冠口部分为上下两个唇,上唇浅浅地裂为两瓣,下唇向前伸长裂为三瓣,就像一个“地包天”的小嘴巴。
      陆游曾在《闲居自述》一诗中慨叹:“花如解语应多事,石不能言 最可人。”虽然吊石苣苔生就了一张可爱的小嘴,但它还是决定低调地做一朵川西山野中沉默寡言的花。当年陆游在川西宦游之时,在初秋的山野里定是见过吊石苣苔的。这种名字里都带着石头的精致野花,和山中青石朝夕相处,虽然彼此无言,却一生相伴,方算是最能懂得珍惜彼此的伴侣吧。

    4
    大渡乌头 家族巨大花朵奇特
      8月末,西岭3000米海拔的山脊,一种叫大渡乌头的藤本植物,开出了蓝紫色巨大的盔状花。乌头属植物大概是川西山野初秋最为迷人的存在,这个属是毛茛科的大属,拥有众多的成员,有的高大挺拔,有的身材矮小,还有的是缠绕藤本,它们有着蓝色、紫色、白色、黄色或者粉色等诸多颜色,花朵奇特的容貌常令人惊叹。
      乌头属的植物都具有致命毒性,美只是它的外表,毒才是它的标签。乌头的毒性主要来自乌头碱。乌头的主根称为乌头,其侧根则称为附子,这类植物的名字也时常出现于各类宫斗题材的小说和影视剧里,不断推动着陷男女主人公于不利的剧情发展。就像附子汤这个东西,对于常看宫斗戏的朋友们来说通常就不会太陌生。
      然而,在川西高山林间亲眼见到大渡乌头的梦幻容颜时,许多人都会为其深深沉迷。它们从山巅冷杉与杜鹃树上缠绕而下又相互纠结的茎蔓,自茎蔓之间生出如瓜叶般掌裂的巨大叶片,无数巨大的蓝紫花朵在枝间绽放,一只只熊蜂围绕着它奇特的盔状花冠不断地钻进飞出,特别是花朵上的那一抹梦幻蓝紫仿佛来自天际,这让它的身段平添了许多曼妙华丽的气质。
      在毛茛科植物中,乌头头盔形的花朵是独一无二的。大渡乌头每一朵花都有三片巨大的蓝紫色的“花瓣”(这其实是它的花萼萼片),萼片上还有如血脉一样的迷人纹路,上萼片高高隆起,形成一个头盔形,两侧的萼片亦如古代头盔,保护战士面颊的两片盔甲。大渡乌头有着数目众多的花蕊,都悄悄地藏在这个“头盔”的内部,而它们真正的花瓣也已经演化为雄蕊形状的蜜腺。
      乌头属植物的花朵蜜腺中富含花蜜,这也是生活在高海拔地区熊蜂的主要食物来源。由于乌头的花蜜隐藏在头盔深处,寻常昆虫想要接近取食实属不易。而熊蜂总能够靠着它长长的口器,得到头盔内的花蜜。在这个过程中,乌头的花朵为熊蜂提供了食物作为回报,而熊蜂也为乌头传播了花粉。在大自然的长期演化中,乌头与熊蜂形成了睦邻友好关系,甚至在地理分布上,两者也总能保持高度的一致。:):):):):):)
    懒得打字嘛,点击右侧快捷回复 【音核原创 有您更精彩!】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Template By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