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核原创音乐网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913|回复: 1

国歌背后的盖世功臣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2021-11-11 05:08
  • 签到天数: 31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8]以坛为家I

    发表于 2015-12-7 04:35: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残月 于 2016-8-12 16:05 编辑

    国歌背后的盖世功臣 ——石家庄走出来的红色才女安娥 作者 王义书 一、无忧无虑的金色童年    1905年10月11日,安娥出生在太行山下、滹沱河畔、白鹿泉边的一个书香门第。开明的父亲张良弼不仅是举人,而且还有日本留学经历。他主张实业救国,他非常重视教育,被学界誉为河北省教育的先驱。曾在保定开办私立民生学校和保定女子师范学校。幼年的安娥喜欢听父亲讲《西游记》《水浒传》等名著,更喜欢朗诵《小白菜》等那些永远让她开心的民间歌谣。百忙之中,父亲不忘教她几首唐诗宋词,教她几段京剧。在浓郁的文化氛围中,安娥度过了有滋有味儿的童年 。逐渐对音乐和文学发生了浓厚的兴趣。从某种程度上说,父亲是安娥文学上的启蒙老师。 二、忧国忧民的有志少年 栽什么树苗结什么果,撒什么种子开什么花。小安娥没有让父亲失望,名著对安娥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少女时代的安娥,就渴望民主、崇尚平等、向往美好、理想透明,一心向善。逐步形成了追求自由、独立思考、敢说敢做、善于打抱不平的性格。1920年,她在保定第二女子师范学校读书,为了反抗女舍监秋菊农的辱骂和不合理的校规,带领全班的同学罢课。那位还是安娥母亲结拜姐妹的女舍监,在学生们的罢课示威之下,被迫向校长辞职。事后,安娥也离开了学校,随父亲来到北京读书。1923年,安娥入国立北京美术专门学校西画系学习;两年后在学校加入了中国共产党,那时的安娥刚刚20岁。 从此,她开始为追寻自己心目中独立、自由、平等的人生道路而跋涉前行。 三、冲出闺门的红色女谍 1926年,安娥受中共领袖李大钊派遣,到大连从事工人运动。不久,又被中共高层领导周恩来派到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安娥第一次接触到了情报工作,由此开始了自己的特工生涯。“安娥”就是做特工时的化名。1929年,学成归国的安娥被安插在国民党驻上海“中央特派员”杨登瀛的身边担任秘书,她将杨登瀛从各方收集来的信息,认真研读、精心挑选后,把有价值的情报及时抄送给陈赓,再由陈赓报周恩来,这些重要的情报使许多地下党化险为夷,从而得救。安娥参与营救的就有中共高官任弼时、关向应等人。当时的安娥只有二十四岁,却已表现出常人所不具备的镇静和成熟。她可以一天变好几个身份,一会儿是衣着华贵的秘书小姐,一会儿是住在亭子间的女工,一会儿又成了大学校园里的进步学生。安娥没有想到的是,这种行踪神秘、危机四伏的特工生涯,竟成了她与著名音乐大家田汉荡气回肠的爱情故事的开端。 四、改变田汉的知己红颜 安娥是个多才多艺的人。当时,中共文委正积极争取田汉,特意安排安娥作为联系人,她就主动热情地参与到田汉的各项艺术活动中去。两人频繁的接触和交流,增添了彼此的仰慕之心和爱恋之情。 有一回,宁波某学校请田汉讲演,她主动请缨陪伴同行。中途几次委婉动情的谈话就使田汉的思想产生了转变。田汉是个性很强的人,而他的个性竟为一个女性所降服,可见这位红色女性的魄力和魅力有多么惊人! ,安娥这位神秘的左翼“红色女郎”的出现,无论在思想上、艺术上还是情感上,都深深地吸引着田汉。平时常以老大自居的田汉,竟然会被这个比他小7岁的女子所“降服”,人们感到惊奇,但更多的是期盼。 她是田汉的灵感之源,连田汉自己都承认更加关注现实社会的思想转变与她紧密相连;。特工工作使得安娥与田汉相识、相知、相爱。那段时间,他们的身影时常双双出现在左翼文艺活动中,一个风流倜傥、激情洋溢;一个娴静沉着、襟怀开放,她成了他的灵感之源、精神导师。 五、战地采访的记者生涯 1939年初冬,应莫斯科中山大学的同窗好友、第五战区政治部主任韦永成的邀请,安娥以《广西日报》战地记者的名义赴战区采访。 1940年1月,安娥在鄂北防区枣阳前线采访时,遇到了美国记者史沫特莱。正好新四军豫鄂挺进纵队的张执一同志来送俘虏,两位战地女记者便借此机会深入到李先念领导的鄂豫边区采访。两位战地女记者的到来,受到了纵队上下的热情接待。她们一块儿行军,穿过日军封锁线,曾两次与日军遭遇却有惊无险。这段弥足珍贵的战地采访经历,后来被安娥写成日记体访问记《五月榴花照眼明》。这部共计8万余字的手稿,历经近半个世纪的沉睡与磨难,虽有少数残缺,但劫后幸存,终于在安娥过世十余年后与读者见面。在访问记中,安娥以细腻详尽的笔触和满腔的革命热情讴歌了新四军鄂中部队和游击区如五月榴花一样耀眼的光明,被视为“不可多得的报道新四军的力作”。从此,名垂军史,千古流芳。 六、救亡路上的千古绝唱 回到上海后,安娥继续从事特科工作。由于地下党市委负责人叛变,她和党组织失去了联系。安娥很快全身心投入到了左联下属“音乐小组”的组建工作中去。在音乐小组里,安娥渐渐展露出了在音乐创作方面的才华,一九三三年进入上海百代公司歌曲部后,她更是如鱼得水,创作出了《渔光曲》、《卖报歌》、《打回老家去》等优秀歌曲。还创作过诗歌、剧本、散文、报告文学,翻译过一些外国经典作品。其中一些优秀作品更是历经岁月的涤荡,至今仍在留传。 作为中国第一部在国际上获奖的影片,安娥作词的主题曲《渔光曲》,在遣词炼句方面颇见功力,随着电影在上海公映时创下的连映84天的最高纪录。歌曲像长了翅膀,传遍了北国南疆。随着歌曲的广为传唱,安娥这个名字很快传遍了全球的大街小巷。《渔光曲》的歌词既渗透着古典诗词的传统风貌,又糅合了现代生活语言的质朴清新,鲜明地描绘了渔村破产的凄凉景象。达到了家喻户晓、流芳千古的艺术效果。 抗日救亡运动进入高潮时,她参与作词的《打回老家去》,被认为是仅次于《义勇军进行曲》的抗日救亡歌曲,,其简洁明朗、铿锵有力的歌词,唱出了不屈的中国民族的最强烈的呼声。这首《打回老家去》鼓舞斗志、催人奋发,让人热血沸腾,唱彻中国的大江南北。堪称最为广大群众喜爱的救亡歌曲”。 “打回老家去”一度成为抗日口号。可以说,中国军人是唱着《打回老家去》赶走了日寇和和蒋匪帮的。 安娥和聂耳合作创作的《卖报歌》琅琅上口、妇孺皆知。《卖报歌》,还有一段广为流传的真实故事。当时,聂耳对上海霞飞路上一个卖报小姑娘悦耳的叫卖声非常喜欢,听着颇像一首动人的歌。这个小姑娘家境贫寒,全家就靠她卖报挣点钱以维持生活。聂耳很同情她,就决定创作一首《卖报歌》。聂耳把这个想法告诉安娥,安娥很快就写好了歌词。聂耳谱出来的曲子深受小姑娘和报童们的喜爱。他们乃至全国的小伙伴们唱着《卖报歌》去卖报,每天冒着生命危险把爆炸性的新闻最早告诉世人。卖得又快又快乐。可以说,我们同龄人也是唱着卖报歌长大的。 七、国歌背后的盖世功臣 1929年的冬天,好像以往比任何一年的冬天都漫长。田汉正处在人生的转折点上。大革命失败以来的形势使他决定“转换一个新的方向”,那就是转向左翼文艺战线。恰在此时,一位来自莫斯科的红色女郎的出现,在田汉的“爱之国”里卷起了一场惊心动魄的风暴。她就是从石家庄走出来的红色才女安娥。 在“南国社”时期,安娥协助田汉开展戏剧运动,使田汉在人性观中逐渐增添了浓厚的阶级意识和革命意识。1930年秋,“南国社”被查封,田汉被迫转入地下,组织上指派安娥作他的联系人。当时,田汉已参加了“左联”和“自由运动大同盟”等组织,思想上要求进步,安娥便动员他入党。要知道,田汉当时已经很知名,是一个与各派都有关系、各派也都要争取的人物。诚然,此前左翼作家对田汉发生过一些政治影响。但安娥的出现,才最终实现了田汉投身革命队伍,进而激发他写出了《义勇军进行曲》。一首国歌不仅代表了整个国家和民族的象征和灵魂,同时还是民族的号角和心声!要追根溯源,论功行奖,在中国抗战史上安娥理应被记上重重的一笔。 美丽、热情的安娥渐渐以她的思想和才情征服了这位恃才傲物的“田老大”。在安娥的影响下,这位在艺术上崇尚唯美浪漫情调的文艺大家开始将笔触扩大,关注更多现实社会问题。甚至加入了“左联”,正是这一思想转变最终使得田汉成为“时代之子”,可以说安娥是田汉的精神支柱和靠山 安娥是田汉参加革命的引路人,更重要的是他的红色伴侣和精神支柱。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没有安娥把田汉拉上革命队伍,就没有国歌的产生;从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歌从石家庄走来! (本文参考了王律老师的文章及大量相关资料。特此致谢 作者王义书联系方式:13831126213 qq:1738747442 2015年12月5日 [rl] [img] 音核网 音核网音核网﹂音核网﹂音核网
  • TA的每日心情

    2019-5-23 13:29
  • 签到天数: 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2016-6-16 12:02:5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残月 于 2016-8-12 16:05 编辑

    原来你曾这样细心地写下这么多字,我读得晚了,见谅! [rl] [img] 音核网 音核网音核网l音核网l音核网
    懒得打字嘛,点击右侧快捷回复 【音核原创 有您更精彩!】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Template By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