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太伯 发表于 2010-7-26 16:27:50

余兄,我同意你的看法,你把问题延伸的很好。但是在行文时最好,把哲学术语的东西简化掉会更棒,那些东西本身就很歧义的。

余旋儿 发表于 2010-7-26 16:50:15

唉!
我笑的是,很简单的东西,让你给弄复杂了。你再复杂下去,连我都得逃跑了。天啊,我不想中蹲坑啊,哈哈哈。
李太伯 发表于 2010-7-26 16:00 http://www.zh-zi.com/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太伯眼明啊,被你看出来是用了迂回战术来说话题。这也很无奈啊,直接挑明答案,会立马息火的。所以才像护宝似的,守着王牌。这就自然是复杂化了。说真的,按词格写词,能接受这个理念的就已极少了,肯一点一点去磨砺的,更是稀有,像太伯这样的,都快成濒于灭绝的特级保护动物了。呵呵,好了,我也鼓吹不动了。还是把简单还给太伯。我也重新回到我的初衷,我是一个格式论者,我比较热望这种写路的作品,同好的和我的,并一直致力下去。或许有结伴,或许是独行。基于这个,在这个平台有所展示,也可以说成抄作。总的来说纯属善意,可以保证语言涉及的皆有根据,并非信口开河。还想再说明一下的,我是真的格式论者,不反无格式的。但我反虚无主义,反不进取。学习之路是越往里走就越感漫长,如果觉得看不到难啃的大头了,那就等于只是把个人的走完了。总之,写歌大概不会是想象中的那样简单,呵呵。。

余旋儿 发表于 2010-7-26 21:26:51

本帖最后由 余旋儿 于 2010-7-26 21:29 编辑



成也斑竹,毁也斑竹,受罪的也是斑竹。斑竹把好帖子挖出来,功不可没,斑竹把不好的帖子加精,久而久之,这个论坛就没有人发帖子了。斑竹费力不讨好,有时也成为人们指责的对象。

我们有时都是被一已之见蒙上 ...
李太伯 发表于 2010-7-26 16:18 http://www.zh-zi.com/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这个太伯说的也对。不这样,还能怎样呢。我不是也吹吹捧捧的说着套话就这么过来了么。这也知足的,有个乐就不错了。只是都不按格式的路子来写,能做的事还真不好找。我还真带点想法,新学的谱曲,想找个同路的专写词的边练边向前走,稳稳当当的,点点滴滴的那么积累。先以为这不算事儿吧,可后来才发现,比登天还难,就没这样干的。呵呵,别说格式了,就是修修改改也不易的,改小了吧,不顶用,改大了吧,人家不干了,嫌不像本人的了。一句不动吧,呵呵,该有的地方没有,不该有的地方又多出那么一大块。没夸张啊,谱下来后连自己都不好意思听,就学成这呀,太伤自尊了也。其实就算是精品也是打磨出来的,六七稿才定也是常有的事。《桃花盛开的村庄》初稿,那什么啊,都能给人听乐了。可是后来颠来倒去,最后成了经典了。可是坛子上也没有打磨作品的氛围啊,作品一上来,先供上一大堆好话,谁再说有毛病谁就快成疯子了,不说吧,那玩艺儿怎么就那么不像呢。呵呵,真的只郁闷这个。不过我也打算好了,把今年玩过去。明年我要找个乌龟壳缩进去,卧薪尝胆去。再钻出来的话,要么就有一两首好点的,要么就金盆洗手,谁再说格式就跟谁急。我改打麻将去,牌都买好了,象牙的,纯手刻。光制作费就六千出头。呵呵,感觉这个计划挺合心似的:lol

老马 发表于 2010-7-26 22:26:24

太伯可以在论坛里 找几首词点评下 期待中

湖中吟风 发表于 2010-7-27 14:33:53

伯说伯有理,婶说婶有理,我不做阿公。。。。。。路过!

余旋儿 发表于 2010-7-28 17:00:09

太伯呢,不见了,应该是不会跑的,话题才刚刚铺开。被我气跑了?这会么,大概不会,探讨越热烈越好,观点越尖锐越有看头和收益。毛主席说过,革命不能那样雅致,那样温良恭俭让。探讨就是各种看法观点大曝光,只要是在题内就不会离谱。也许会有挑礼现象,呵呵,如果还顾这个,探讨也就成了无品之物了也。接着说话题。这回不说格式怎么好了,而是忽悠一下无格式是怎么好起来的。如果回到八零年以前,想要问问无格式的歌怎么写,可能还真没几个人能答得上来。因为那以前一直是闭关来着。记得那时曾追过港台风,但歌还都是有格式的。按照咱中国人的老习惯,是比较喜欢听调调的。当然民族调调听的多了,想换换感觉也很自然。而港台和大路同宗同源,歌虽然比这边花哨,但总的是可看作一脉的。邓丽君的好多歌的调调都采用的是中华民族音乐的素材。前边的《吻别》,一听就是用民族调式的五声音阶而写成。因为调调,在作曲的方面,重心是偏于旋律,就是写歌的时候,旋律的形象塑造是主要的。所以那时谱歌的人总是在那里哼来哼去,目的就是寻找文学语言和音乐语言意义上的统一。我们听老歌,读到词会想起那首曲,或者听到曲会想起那首词,这就是那个缘故。而旋律是有特性的,不像语言那样随便,一杂乱,音乐形象就会丢失,所以,定规也就来了。可以说没有一定的格式就不成歌。当然这里的歌是指老歌那样的歌。八零年以后,国门大开。美国风来了。美国人玩的很拽,不是正统的严肃音乐,祖籍在欧洲的交响乐,而是从非洲提取的音乐语汇要素之一的节奏,和音乐的另一语汇和声,在加上他们特有的狂荡的个性灵感,形成了音乐的新一潮风浪。这就是眼下风靡一时的摇滚重金属迪斯科爵士蓝调普鲁斯等等歌的花样。而由于在作曲上基本都采纳的是节奏型架构与和声架构,旋律多是后填进去的,所以老的格式就用不上了也,这才开始出现我们所见到的无格式。比较火爆的弹唱,说唱,都是后来的这些舶来品。但有一点是需要甄别的,就是美国人玩的还是音乐,而且是把音乐玩到了极致,这才出现了“越轨”,国内借鉴的,是高端的美国音乐人玩疯了的一种表现,就是容入了诸多的即兴的成分在歌曲里。这可不是谁都可以模仿的。所以,无格式,绝不是我写歌不要格式了,就完事,你还得掌握什么是美国音乐。呵呵,所以说比有格式要难得多了。

余旋儿 发表于 2010-7-28 19:00:29

本帖最后由 余旋儿 于 2010-7-28 19:02 编辑

当然,洋为中用不是照搬。也没必要百分百的像美国人那样活着。但只要是音乐,就一定会有特性。那些新潮的音乐只是不具有中国人所熟悉的格式,但可以肯定的说仍然是种种格式,不然的话就成为一遍声音乱响了。呵呵,具体说清,我可没这个能力。来这里也是打算学学这方面,这不都是音乐里核心的东西。我只能较有把握的指出一点,就是并非所有题材和主题都适用于无格式来表现。只有较时尚较前卫等现代味很浓的内容,才能合好槽。也许是美国人和中国人的个性差异太大,他们很奔放,很直接,很外露,而我们很内敛,很委婉,很含蓄,有些反着来的。通俗的说,我们的词性偏向软,而他们的曲风则偏向硬,叮了咣啷,轰里哄咙,硬配在一起会很不对味。我听了不少新手合作出来的这样的歌,真的很不成功,而且估计很难成功,词曲是相互冲突的,这还能好么。还有一些诗的份量很重的词,也在希翼如此能有佳配。但诗是非常讲意境的,而那些曲则是最没有意境的,也许正好会形成互补?呵呵,想想看,诗的出口是“吟”,否则会没韵味的,就是飘然而至的感觉,完了还余音不绝,回味无穷。但美国人的那些玩艺儿总是狂轰乱炸,给人以冲击震撼,发泄完了就只有去洗洗睡了。这两样放到一起,不知怎样弄才会不别扭。在评点作品的时候,经常说的是这儿不够雅那儿缺少精的,而又在崇尚无格式,难道就不怕在这儿拾起的,到了那儿会失去更多。无格式是很新,层次也很高,但词不对路的话,真的更没门。

余旋儿 发表于 2010-7-28 19:54:45

最后,归纳一下,把我在有关格式的观点叙述完。当然,重要的大头戏,都集中在实际运用中。无格式也好,有格式也好,选择它都很容易,一分钟就可以搞定。但其实这什么也不是。只有具体的掌握了,会运用了,才算有了进展,掌握多少,进展也就是多少。在认识的层面,我的观点是,侧重于高雅的,唯美的,情趣的,复杂的等词风,更适合于格式的表现 ,成歌性强。而直击层面的,犀利敏锐的,新鲜惹眼的等词风,才能让无格式更有异彩。我说的不是信口但却是信笔,欠缺谬误之处尚待填补和纠正。日后有缘的话,实战中再切磋。呵呵。。

回程车 发表于 2010-7-28 20:58:16

看太伯的初衷是“聊聊歌词写作的精神状态与词格”,是个很有嚼头的话题。
但到了后来,讨论渐趋狭窄,成了格式有无的论战,窃以为这是种内耗,有点浪费话题了。

再者,关于格式问题,我这里谈个现象,就从我说开去吧:
写词也算日久,所写的词就格式这个层面而言,整饬者有之,零散者有之,对仗者有之,参差者亦有之。
我想大多数写词的人都是这样的吧,五花八门每种布局都想尝试且都有尝试。
其实这是种很好的写作方式,整饬有助于增强文字控制力,自由则可刺激发散跳跃的思维。

所以,在讨论这个问题的时候,我们无论谁,都别急急忙忙把自己归为格式类或者无格式类。
这种凡涉及问题就必须占个立场,非此即彼的讨论方式,实在有些武断,也不适合发掘更深层的问题。

当出发点窄矮无隙,言辞就算再博奥,亦是一无所用。

刀刀刀 发表于 2010-7-28 21:07:33

再来拜读......
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查看完整版本: 写论坛发帖之前:聊聊歌词写作的精神状态与词格等问题